南昌市西湖区,千年商埠与现代繁华交织的都市之心
西湖区的独特区位与历史地位
南昌市西湖区,这座镶嵌在赣江之滨的明珠,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,在江西省会城市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,作为南昌市的老城区之一,西湖区东临抚河故道与东湖区相望,西接赣江与红谷滩新区对望,南连青云谱区,北靠八一大桥与青山湖区相连,总面积34.8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48万,是南昌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商贸和交通的重要中心区域。
西湖区得名于古代南昌城西的"西湖",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唐代,当时此处确有湖泊存在,后因城市发展逐渐湮没,但"西湖"作为地名却永久保留下来,历史上,西湖区一直是南昌商业贸易的繁盛之地,明清时期形成的"三街六市"商业格局,至今仍能在辖区内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、绳金塔商业街等区域觅得踪迹,这种商业基因深植于西湖区的血脉之中,使其在南昌城市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"城市会客厅"和"商业发动机"的双重角色。
历史沿革与文化积淀:从千年商埠到现代城区
西湖区的建制沿革可谓南昌城市发展的缩影,1949年南昌解放后,西湖区作为南昌市五个市辖区之一正式设立,历经多次区划调整,逐渐形成现今的行政格局,辖区内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始建于唐代的绳金塔,这座高50.86米的古塔不仅是南昌市的地标性建筑,更见证了西湖区作为古代南昌商业中心的历史地位,塔下形成的绳金塔庙会文化延续千年,至今仍是南昌市民重要的民俗活动。
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则是西湖区另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,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万寿宫建筑群,这里不仅是道教文化的展示窗口,更是江西商人精神——"江右商帮"文化的重要载体,近年来,西湖区投入巨资对万寿宫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,使其成为集历史、文化、商业、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名片,2021年正式开放后迅速成为南昌市最热门的文化打卡地之一。
西湖区的教育文化资源同样丰富,辖区内有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、江西省博物馆、南昌画院等重要文化设施,以及南昌大学医学院、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等高等院校,基础教育方面,站前路小学、珠市小学等省级重点中小学云集,使西湖区长期保持着南昌市教育高地的地位。
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:商贸中心的现代转型
作为南昌传统的商贸中心,西湖区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,2022年,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682.3亿元,同比增长6.1%,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5%,凸显出鲜明的服务业主导特征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,占全市比重近20%,稳居南昌市商贸业"第一方阵"。
西湖区的商业格局呈现"多中心"发展态势,以八一广场为核心的老城中心商圈,聚集了南昌百货大楼、天虹商场等传统商业巨头;以朝阳洲片区为代表的新兴商圈,则引入了华侨城欢乐象湖、西湖万达广场等现代商业综合体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洪城大市场作为江西省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,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,辐射整个中部地区,是西湖区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支柱。
近年来,西湖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在保持传统商贸优势的同时,大力发展金融保险、电子商务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,辖区内的金融大街汇集了全省60%以上的省级金融机构总部,包括江西银行、九江银行等地方性银行总部,以及众多证券、保险机构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链。
数字经济成为西湖区新的增长点,以梦想小镇·西湖园区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平台,吸引了数百家互联网企业入驻,培育出多个本土电商品牌,区政府还大力推进"互联网+商贸"模式,支持洪城大市场等传统市场数字化转型,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生态。
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:老城区的有机更新之路
作为成熟城区,西湖区面临土地资源紧张、基础设施老化等典型"城市病",对此,区政府创新提出"城市双修"(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)理念,走出了一条老城区有机更新的特色路径,近年来实施的"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",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86个,惠及居民10万余户,桃苑小区、里洲小区等改造项目成为全市示范工程。
交通网络方面,西湖区构建了"五横五纵"的主干路网体系,地铁1号线、2号线、3号线在区内设有多个站点,与南昌西站、南昌站两大交通枢纽紧密衔接,特别是2021年开通的南昌地铁3号线,有效缓解了朝阳洲片区的交通压力,带动了沿线商业开发。
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西湖区大力推进"公园城区"建设,建成孺子亭公园、抚河公园、象湖风景区等城市绿地,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5%,尤其是象湖西岸的整治工程,将昔日的脏乱差区域转变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滨水景观带,获评"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"。
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,西湖区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8.5张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;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街道,构建起"15分钟养老服务圈",教育领域实施"名校+"工程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,有效缓解了"择校热"问题。
未来展望:打造"四区一枢纽"的发展蓝图
立足新发展阶段,西湖区提出了建设"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、历史文化传承区、城市更新示范区、社会治理创新区和区域性消费枢纽"的"四区一枢纽"战略定位,到2025年,力争全区GDP突破800亿元,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90%,基本建成辐射全省的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。
为实现这一目标,西湖区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:一是万寿宫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工程,深度挖掘商帮文化资源;二是洪城大市场转型升级工程,打造中部地区数字商贸新高地;三是朝阳洲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工程,吸引更多企业区域总部入驻。
西湖区将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,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剩余老旧小区改造,新增10处社区公园,构建"一湖一塔一宫多园"的城市景观体系,社会治理方面,深化"民情家访"品牌建设,完善"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"机制,打造更具温度和韧性的现代社区。
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都市样本
南昌市西湖区的发展历程,是一部传统商贸重镇向现代服务业高地转型的生动教科书,这里既有绳金塔的千年钟声,也有金融大街的现代繁华;既有万寿宫的古朴院落,也有朝阳新城的摩天大楼,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,西湖区成功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与经济产业的创新升级。
作为南昌市的"城市之心",西湖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,诠释着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,在江西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,西湖区有望继续发挥省会核心城区的引领作用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,为中部地区老城区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"西湖方案"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