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成都美院,艺术与安全的平衡
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改变了全球的生活方式,也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,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艺术学府,成都美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成都美院”)在这场疫情中,不仅面临着教学模式的转变,还承担着如何在特殊时期保持艺术创作活力的挑战,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,成都美院的师生们如何在“聚集”与“安全”之间找到平衡,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。
疫情初期的应对: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
疫情初期,成都美院迅速响应国家政策,全面转为线上教学,对于一所以实践和创作为核心的艺术院校来说,这种转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,绘画、雕塑、设计等课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践和面对面的指导,而线上教学显然无法完全替代线下的互动与交流。
成都美院的师生们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,教师们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远程授课,学生们则在家中完成作业并通过网络提交,虽然这种方式无法完全满足艺术创作的需求,但它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创作形式,许多学生开始尝试数字艺术,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创作,这不仅适应了线上教学的环境,也为他们的艺术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。
疫情反复下的聚集与安全
随着疫情的反复,成都美院在2021年和2022年多次面临是否恢复线下教学、是否允许学生聚集的抉择,尤其是在2022年成都本土疫情暴发期间,学校的管理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艺术创作需要集体的氛围和面对面的交流;聚集活动可能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成都美院采取了一种折中的策略:小规模、分批次的教学活动,学校将大班课程拆分为多个小组,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,并且要求师生全程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学校还加强了校园的消毒工作,确保教室、工作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。
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,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,小规模的教学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,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互动,许多学生表示,虽然能够回到校园进行创作,但氛围与疫情前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。
艺术创作与疫情防控的平衡
对于成都美院的学生来说,艺术创作不仅是学业的一部分,更是他们表达自我、探索世界的方式,疫情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创作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缩,许多学生表示,疫情期间的封闭环境让他们感到压抑,创作灵感也受到了影响。
为了应对这一问题,成都美院鼓励学生将疫情作为创作的主题,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疫情的思考与感受,一些学生创作了以“隔离”为主题的作品,通过绘画、雕塑等形式展现了疫情下人们的生活状态,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也反映了疫情对社会的深刻影响。
学校还组织了线上展览,让学生们的作品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展示,虽然线上展览无法完全替代线下的观展体验,但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,通过这些努力,成都美院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了艺术创作的活力。
疫情后的反思与展望
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,成都美院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教学活动,这场疫情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,它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方式,也促使学校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本质。
疫情让学校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,虽然线上教学无法完全替代线下的实践课程,但它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,成都美院可能会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,形成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,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。
疫情也让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长时间的封闭环境和创作压力,使得许多学生出现了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为此,学校加强了心理咨询服务,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,帮助学生度过难关。
疫情也让学校更加关注艺术与社会的联系,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,艺术不仅是个人表达的工具,也是社会反思的媒介,成都美院的学生们通过创作,表达了对疫情的思考,也展现了艺术的力量。
疫情对成都美院的影响是深远的,但学校的师生们在这场危机中展现了坚韧与创造力,通过不断的调整与创新,成都美院在疫情中找到了艺术与安全的平衡,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,成都美院将继续探索艺术教育的可能性,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。
在这场疫情中,成都美院不仅是一所艺术学府,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社区,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无论是聚集还是隔离,艺术的力量始终在这里闪耀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