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鲁木齐火灾,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

2022年11月24日,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吉祥苑小区发生重大火灾,造成10人死亡、9人受伤,这场火灾发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暴露出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。

火灾发生在当晚19时49分,起火部位位于高层住宅楼15层,火势迅速蔓延至17层,浓烟通过楼梯间向上扩散,消防部门接警后迅速调派力量赶赴现场,但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影响,救援工作面临诸多困难,小区内部分消防通道被车辆堵塞,消防车难以快速抵达起火楼栋;部分单元门被锁死,影响人员疏散;居民对火灾逃生知识掌握不足,部分人员选择错误的自救方式。

这场火灾的发生并非偶然,调查显示,起火建筑存在多处安全隐患: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,部分灭火器过期失效;电气线路老化,私拉乱接现象严重;楼道内堆放大量易燃物品,增加了火灾风险,这些隐患长期存在,却未能得到及时整改,反映出基层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。

疫情防控措施与消防安全之间的矛盾在此次事件中尤为突出,为落实防疫要求,小区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,但这些措施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同时,忽视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,单元门被锁死、消防通道被占用、应急出口被封堵,这些做法严重违反了消防安全管理规定,直接影响了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逃生效率。

基层治理能力不足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,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,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;部门之间协调不畅,防疫与安全管理工作脱节;应急预案不完善,应急处置能力不足,这些问题在疫情防控压力下被进一步放大,最终酿成惨剧。

此次火灾暴露出城市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,疫情防控与公共安全之间如何平衡,基层治理能力如何提升,应急预案如何完善,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,城市治理不能顾此失彼,必须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同时,确保其他领域的公共安全。

这场火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城市治理需要更加科学、精细,不能以牺牲其他安全为代价来保障单一领域的安全,相关部门应当深刻吸取教训,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完善应急预案,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,要加强对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,提高全民安全意识。

生命至上,安全第一,乌鲁木齐火灾的教训警示我们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必须统筹兼顾各项安全工作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,构建安全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