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之滨的天津与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,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五百公里,山海相望,风光迥异,一条名为“对口支援”的纽带,将这两片土地紧密相连,谱写了一曲东西部协作、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。
自2010年中央部署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以来,天津肩负起支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光荣使命,这不仅是政治任务,更是一次基于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的深情牵手,天津,作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,拥有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和市场优势;而甘南,则以其独特的生态地位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亟待发展的社会经济,展现出巨大的潜力,津甘协作,从一开始就超越了简单的输血式帮扶,着眼于培育甘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民生为本,援建项目筑牢发展根基
天津的支援,首先聚焦于甘南各族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,在甘南的县城与乡村,一批批带有“天津援建”标识的项目拔地而起,成为惠及百姓的暖心工程。
在教育领域,天津投入巨资帮助甘南改建、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,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,通过“组团式”教育援甘,天津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赴甘南支教,并接收甘南的教师、学生来津培训、交流,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根植于雪域高原,为甘南的孩子们点亮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明灯。
在医疗卫生方面,天津的医疗援建同样不遗余力,帮助当地医院提升软硬件水平,建设远程医疗平台,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沿海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,一批批天津医疗专家奔赴甘南,开展义诊、手术带教和学术讲座,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,更是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”的医者仁心,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,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。
产业赋能,特色经济激活内生动力
要实现持续发展,产业支撑是关键,天津的支援着力于帮助甘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针对甘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,天津协助当地高标准规划旅游产业,通过资金支持、宣传推广、客源引流等方式,助力打造“九色甘南香巴拉”旅游品牌,使乡村旅游、生态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。
在农牧业领域,天津引入科技力量,帮助甘南发展高原特色种养殖业,如牦牛、藏羊、中藏药材等,并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,将甘南的绿色、有机产品引入天津乃至全国市场,通过“消费帮扶”,来自甘南的优质农特产品走上了天津市民的餐桌,既丰富了天津的供给,也直接带动了甘南农牧民的收入增长,这种产业合作,为甘南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智力支撑,人才交流架起连心桥梁
对口支援,人才是第一资源,多年来,天津不仅派出了大量的党政干部、专业技术人才奔赴甘南一线工作,更通过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等多种方式,为甘南培养本土人才,组织甘南的干部、企业家、致富带头人赴天津培训、考察,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;在甘南当地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,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,这种持续的人才培养与交流,为甘南留下了一支“带不走”的人才队伍,成为当地长远发展的坚实保障,在朝夕相处、并肩作战中,津甘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共同奋斗中开花结果。
从海河两岸到洮河之滨,从渤海之津到羚城合作,天津对甘南的支援,是一场跨越山海、情谊绵长的伟大实践,它不仅仅是项目和资金的投入,更是理念的传播、情感的融合与希望的播种,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天津与甘南的手牵得更紧,心贴得更近,这份沉甸甸的“山海情”,正如流淌不息的黄河水,必将持续滋润着甘南这片美丽的土地,共同迈向更加繁荣、和谐、美好的未来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lan/1508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津门暖流润甘南,跨越千里的山海情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烟台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月15日,烟台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就近期以来疫情防控情况进行通报。从2月28日起,截至3月15日中午12时,烟台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7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,涉及莱阳、芝罘、蓬莱、开发区4个区市。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