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南京禄口”与“疫情”这两个词再次被关联在一起时,许多人的心头不免为之一紧,时间回溯至2021年夏天,那场由禄口国际机场引爆的德尔塔毒株疫情,曾让南京乃至整个江苏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,现在南京禄口的疫情究竟如何?这是许多关心南京发展、牵挂此地亲友的人们迫切想知道的答案。
可以明确地回答:当前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及所在区域运行平稳,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可控,并未出现大规模、聚集性的本土疫情爆发。 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如常,禄口机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航空枢纽,航班起降有序,旅客往来顺畅,这与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策略和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以及广大市民积极配合、共筑防线的努力密不可分。
“平稳”不等于“零风险”,“如常”的背后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丝毫不懈的坚守,禄口机场,作为连接内外的“空中门户”,始终是南京乃至全省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,是“外防输入”的第一道防线,我们看待“现在禄口疫情如何”这个问题,不能仅停留在有无本土病例的层面,更应关注其作为防控前沿阵地的日常状态与应对能力。
其一,严密闭环管理,筑牢“外防输入”屏障。 针对国际航班,禄口机场严格执行全流程闭环管理,从飞机落地后的登临检疫、旅客通关,到专用通道、专用摆渡车、专用行李提取区的设置,再到旅客的定点转运和隔离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、无缝衔接,最大限度减少与国内航班人员、机场其他区域工作人员及社会的交叉,对于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,如海关、边检、地服、保洁、装卸等,实行严格的“N+7+7”或类似封闭管理措施,即一定天数的高强度工作封闭管理,紧随其后的是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,并辅以高频次的核酸检测,确保潜在风险能被第一时间发现和管控。
其二,科技赋能防控,提升精准处置效率。 如今的禄口机场,智能化、科技化的防控手段应用更为广泛,无感测温、智能闸机、健康码自动核验系统已成为标配,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和准确性,大数据溯源分析能力不断增强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能够快速锁定密接、次密接等风险人员,实现快速响应、精准圈定、有效管控,将疫情影响范围缩至最小。
其三,常态化监测预警,防患于未然。 南京市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,尤其是对机场、口岸、医疗机构、公共交通等重点行业、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,以及学校、养老机构等重点人群,定期开展核酸检测,发挥“探头”作用,及早发现潜在传染源,公共场所的扫码、测温、戴口罩等基本防护要求依然被强调和执行,市民的疫情防控意识普遍较高。
回望过去,2021年禄口疫情的教训是深刻的,它暴露了在早期疫情防控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与短板,但也正是那次经历,促使南京乃至全国在口岸疫情防控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系统性的升级,今天的“平稳”,正是建立在不断查漏补缺、织密防控网络的基础之上。
当我们询问“现在南京禄口疫情如何”时,得到的答案既是令人安心的现状描述,也应是一记长鸣的警钟,全球疫情仍在高位运行,新型变异株的出现带来不确定性,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压力持续存在,禄口的平静,是无数人默默付出、坚守岗位的结果,对于每一位市民和旅客而言,理解、支持并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,做好个人防护,完成疫苗接种,依然是守护这份“平稳”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当下的南京禄口,已从曾经的“风暴眼”转变为坚固的“防控堡垒”,疫情阴霾虽已渐散,但防控之弦从未放松,它提醒我们,与病毒的战斗远未结束,常态化防控需要的是持久战的耐心、科学精准的策略和众志成城的合力,唯有如此,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,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健康安全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lan/1647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南京禄口疫情,阴霾渐散,但常态化防控的警钟长鸣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烟台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月15日,烟台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就近期以来疫情防控情况进行通报。从2月28日起,截至3月15日中午12时,烟台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7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,涉及莱阳、芝罘、蓬莱、开发区4个区市。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