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夏天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疫情突袭,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瞬间成为全国焦点,Delta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,使得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,一个名为“南京本地宝”的微信公众号,悄然成为了千万市民的生活必备工具,展现数字时代下公共信息服务的独特价值。
疫情风暴中的信息灯塔
7月20日,南京通报禄口机场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阳性,疫情警报骤然拉响,随即,全员核酸检测、风险区域划分、交通管控等措施相继出台,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形势,市民陷入了信息焦虑:哪里可以做核酸检测?哪些区域被划为中高风险?黄码如何转绿?公共交通是否正常运行?
官方通报虽然权威,但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,普通市民难以快速整合理解,这时,“南京本地宝”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迅速整合各级政府发布的疫情信息,制作成直观易懂的图文指南,在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。
当南京市公布首批191个核酸检测采样点时,“南京本地宝”不仅列出了完整名单,还贴心地标注了服务时间、预约方式等实用信息,当健康码“黄转绿”政策调整时,它立即制作了详细的办理流程图,让市民一目了然,这种高效的信息整合,在疫情初期信息混乱的阶段,成为了市民获取准确资讯的最可靠渠道。
数字抗疫的“瑞士军刀”
“南京本地宝”在疫情期间展现的价值,远不止于信息传递,它更像是一把数字抗疫的“瑞士军刀”,提供了全方位的便民服务。
在核酸检测服务方面,它开发了预约功能,市民可以通过公众号直接预约检测,避免了现场排队带来的感染风险,在健康码管理上,它接入官方系统,提供实时查询和问题解答服务,当部分市民因各种原因被误赋黄码时,“南京本地宝”的客服团队耐心解答,指导他们完成转码流程。
它还在疫情期间创新推出了“买菜指南”,汇总各大超市和生鲜平台的配送信息;“心理援助”专区链接专业心理咨询资源,帮助市民缓解疫情焦虑;“线上课堂”整合教育部门发布的线上教学资源,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,这些贴心的服务,让“南京本地宝”成为了南京市民疫情生活中的“百宝箱”。
连接政府与市民的桥梁
“南京本地宝”在疫情期间的成功,还在于它巧妙地充当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,它将官方的政策语言“翻译”成市民易懂的实用信息;它也将市民的反馈和需求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。
这种双向沟通在疫情防控中显得尤为重要,当部分市民反映核酸检测点排队时间过长时,“南京本地宝”收集这些信息并通过适当渠道反馈,促使相关部门优化检测点布局和服务时间,当新的防疫政策出台引发市民疑惑时,它又会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获取权威解读。
这种角色定位,既减轻了政府热线的工作压力,也提高了政策落地的效率,据不完全统计,在南京疫情期间,“南京本地宝”单日最高用户访问量超过500万次,解答用户咨询超10万条,真正成为了政府防疫工作的有力补充。
超越疫情的价值思考
“南京本地宝”在南京疫情中的表现,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启示,在数字化时代,城市公共服务如何转型?突发公共事件中,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?
它证明了市场化数字平台可以与政府公共服务形成良性互补,作为一个商业运营的公众号,“南京本地宝”凭借其技术能力和用户触达优势,在危机时刻发挥了准公共产品的价值,这种“政府主导、市场参与”的模式,或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。
它展现了地域性垂直服务平台的生命力,与全国性平台相比,“南京本地宝”深耕本地,更了解南京市民的需求习惯,其提供的信息和服务也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优势,在应对区域性突发事件时尤为明显。
南京疫情中的“南京本地宝”案例,也为其他城市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,建立灵活响应的数字应急系统,培育本土化的数字服务平台,或许应该成为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南京疫情已经过去,但“南京本地宝”的故事仍在继续,它从疫情期间的“应急先锋”,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“便民助手”,继续为市民提供着各类本地信息服务,那段特殊时期展现的价值,已经深深烙印在城市记忆中。
在南京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,“南京本地宝”用数字技术编织了一张温暖而坚韧的安全网,让我们看到在危机面前,创新与责任如何共同守护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,这张网络,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城市文明在数字时代进化的生动写照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lan/1660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南京疫情下的南京本地宝,一座城市的数字生命线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烟台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月15日,烟台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就近期以来疫情防控情况进行通报。从2月28日起,截至3月15日中午12时,烟台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7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,涉及莱阳、芝罘、蓬莱、开发区4个区市。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