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以来,全球新冠疫情对城市商业生态造成了深远影响,作为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,沈阳和济南的商业场所经历了从停摆到复苏的曲折历程,本文将以沈阳商场的疫情应对为切入点,同时回应“济南商场是否开门”的民生关切,展现中国城市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智慧。
沈阳商场的“战疫”坚守
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商贸枢纽,其商业体量占辽宁省40%以上,在2022年春季疫情反复期间,沈阳万象城、中街步行街等23个主要商圈曾实施动态管控,但不同于2020年的全面停摆,此次商场创新推出了“云柜台”服务——导购通过企业微信与顾客保持联系,线上商城支持直播带货,仅中兴大厦单日直播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韧性建设,沈阳五爱市场建立“无接触配送中转站”,采用“场外分区集散+场内智能调度”模式,既保障了民生物资供应,又将病毒传播风险降至最低,数据显示,尽管客流量同比下降32%,但沈阳重点商场通过数字化转型,整体销售额仅下降18%,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。
济南商场的开门现状与防疫创新
对于民众关心的“济南商场是否开门”问题,根据济南市商务局2023年1月最新通告,全市128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均正常营业,但实行分级分类管控,恒隆广场、万象城等场所需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,而社区便利店、生鲜超市则实施更灵活的准入政策。
济南商场的防疫创新令人瞩目:
- 智能防控系统:银座商城投入300万元升级新风系统,实现每小时6次全楼换气
- 无感测温通道:和谐广场安装20组热成像仪,通行效率提升400%
- 应急物资储备:家家悦超市建立3级物资储备体系,可保障全市15天生鲜供应
这些措施使得济南在2022年多轮疫情冲击下,始终保持商业场所的有序开放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微降2.3%,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两地商业复苏的差异化路径
比较沈济两地的复苏轨迹可见明显差异,沈阳依托工业基础优势,推动“厂店联动”模式,华润万家与本地食品企业建立直采通道,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稳定了货源,而济南则发挥数字经济优势,趵突泉商圈与美团合作搭建“智慧商圈平台”,实现“线上引流+实体消费”闭环。
在消费刺激政策方面:
- 沈阳发放四轮共计1.2亿元消费券,重点向受冲击严重的服装、餐饮倾斜
- 济南创新推出“歇业保险”,商户因疫情停业每日可获3000元补偿
- 两地均延长商场营业时间至22:00,通过错峰消费分散客流
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新常态
经过三年疫情洗礼,两地商场正在形成新常态:
- 混合零售成为主流:沈阳大悦城推出“线上选购+停车场提货”专区,线上销售占比升至35%
- 健康消费成为刚需:济南银座增设空气净化器专柜,相关品类销售额增长200%
- 社区商业价值重估:沈阳永辉超市mini店数量翻倍,满足“15分钟生活圈”需求
值得注意的是,商业空间的防疫标准已实现制度化,两地商场均建立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》,定期组织防控演练,这种制度化保障将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奠定基础。
民生关切与政策响应
对于“商场是否开门”的持续关注,反映出民众对正常生活秩序的渴望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,不得随意关闭保障基本民生的商业场所,两地政府通过“建机制、保供应、强监管”三重保障:
- 建立商场运营白名单制度
- 设置200余个市场保供监测点
- 开展价格违法行为专项整治
这些措施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,又保住民生需求红线,彰显了精准防控的政策智慧。
从沈阳商场的数字化转型到济南商场的智能防疫,中国城市商业正在疫情大考中重构发展逻辑,当下济南商场不仅开门迎客,更通过创新服务守护着人间烟火气,这两个城市的实践表明,只要坚持科学防控、民生优先的原则,就能在疫情冲击下保持商业活力,为经济复苏注入持续动力,这种韧性发展模式将继续引领城市商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lan/1667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疫情下的城市商业图景,沈阳商场坚守与济南复苏之路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烟台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月15日,烟台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就近期以来疫情防控情况进行通报。从2月28日起,截至3月15日中午12时,烟台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7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,涉及莱阳、芝罘、蓬莱、开发区4个区市。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