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荡的街道,紧闭的商铺,窗外的世界被按下了静音键,2020年初春,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们隔绝成孤岛,正是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中,一些细微的声响却愈发清晰——那是邻里间时隔多年的问候,是志愿者奔走楼道的脚步声,是陌生人之间隔空传递的鼓励,我恍然发觉,物理距离的拉远,竟让心灵距离前所未有地靠近。
我家对门住着一位独居的林奶奶,子女远在海外,母亲叮嘱我每天敲门确认她的安好,第一天,我隔着门听见她略显慌乱的声音:“谁啊?”“奶奶,我是对门的小陈,看看您需要什么。”门开了一条缝,她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:“谢谢孩子,我还有面条。”第三天,我再敲门时,发现门口放着一袋青菜,纸条上稚拙的字迹写着:“给对门的,我女儿送多了。”第七天,我把自己做的葱花饼分给她一半;第十天,她在我家门口挂了一包自己腌的咸菜,一扇扇紧闭的房门后,温暖正在悄然流动。
真正让我震撼的,是整栋楼自发形成的“物资互助角”,事情起源于803住户在电梯里贴的一张纸条:“谁家有打印机?孩子上网课急需打印作业。”十分钟后,微信群弹出消息:“我是1202的,放我家门口打,消毒好挂门上。”第二天,电梯里出现了简易置物架,贴着“各取所需,放回所需”的标签,架上物品日渐丰富:王阿姨多做的一份红烧肉,李先生公司发的多余口罩,甚至还有几本摞得整整齐齐的书籍,这个小小的角落成了整栋楼的能量站,物品来来去去,却始终满满当当。
疫情第三周,我成为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,负责给隔离家庭送菜,那是个飘着细雨的清晨,我敲开1702的门,门开后,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接过袋子,突然轻声说:“谢谢,我已经十四天没和人面对面说话了。”隔着一米距离,我看见他眼眶微红,那一刻,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做“最近的距离”——不是物理上的亲密无间,而是在最孤寂的时刻,知道有人正为你奔走。
解封那天,社区破天荒地组织了一次天台聚会,夕阳西下,久未谋面的邻居们保持着安全距离,却第一次看清了彼此口罩之上的眉眼,林奶奶拉着我的手说:“丫头,以后常来奶奶家吃饭。”那个曾说十四天没见人的男孩,居然主动向我挥手致意,夜幕降临,不知谁起了头,大家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,点亮手电筒,点点微光在暮色中摇曳,连成一片温暖的星河。
疫情让我们失去了许多,却让我们重新发现了“附近”,找回了“邻里”,定义了“相助”,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咫尺之遥,原来蕴藏着如此深厚的力量,世界上最温暖的距离,或许不是紧密相依,而是我知道你就在那里,随时准备伸出援手——无论相隔多远,无论是否相识,这种温暖从此长驻我心,提醒着我:人类最伟大的能力,是在苦难中依然选择点亮彼此,微光成炬,照亮前路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lan/52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微光成炬,疫情中的温暖叙事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新冠总共死亡人数1、中国新冠三年一共死去的人数约为3万至数十万人。具体情况如下:统计难度:由于新冠病毒的高度传播性和变异能力,以及不同地区疫情的严重程度波动,具体死亡人数难以准确统计。此外,疫情初期病例数据可能存在遗漏和不完整的情况,部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