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川这座塞上明珠再次成为焦点,一系列重要发布不仅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新蓝图,更关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,从生态治理到交通优化,从文化惠民到产业升级,银川正以务实之举回应时代之问,这些发布内容,既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前瞻视野,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治理智慧。
生态优先:发布“黄河银川段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”
今日最引人注目的发布,当属《黄河银川段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,该计划明确未来三年将投入资金15亿元,通过湿地保护、水土保持、生物多样性恢复等举措,打造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廊道,具体措施包括:修复滨河湿地5000亩,种植耐旱植被30万株,建设生态监测站10处,值得注意的是,计划首次引入“市民认养湿地”机制,鼓励公众参与治理,这项发布不仅是银川对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”国家战略的落地,更标志着城市发展从“速度优先”转向“质量引领”。
交通升级:智慧停车系统全面覆盖老城区
针对长期困扰市民的“停车难”问题,银川市交通局今日宣布,智慧停车系统已完成老城区全覆盖,通过物联网技术,全市1.2万个公共停车位实现“无人值守、智能导引”,市民可通过“银川出行”APP实时查询车位、预约充电桩,配套发布的还有《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(修订稿)》,明确差异化收费标准,核心区域首小时收费5元,后续每小时递增1元,这种“技术+制度”的双轮驱动,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。
文化惠民:启动“书香银川”数字阅读平台
在文化领域,市委宣传部今日上线“书香银川”数字阅读平台,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10万册电子图书、2000种期刊,平台特别设置“西夏文化”“移民文学”等特色板块,并支持视障人士语音阅读,同步启动的还有“城市书房”建设项目,计划年内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座,这项发布不仅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,更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。
产业转型:新材料产业园落户经开区
经济领域的重要发布来自市工信局——计划在经开区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园,园区规划面积2000亩,重点发展光伏材料、储能电池等产业,预计吸引投资80亿元,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,发布会透露,园区将采用“零碳设计”,厂房屋顶全部安装太阳能板,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0%以上,这一布局既响应了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也为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民生保障:推出“一老一小”专项服务包
最贴近民生的发布当属《“一老一小”关爱服务实施方案》,针对老龄化与育儿需求,银川将构建“15分钟照护圈”: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50个,婴幼儿托位3000个,创新举措包括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(48小时无用水自动报警),为双职工家庭提供“延时托管”服务,这些细节背后,是城市对“全龄友好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今日系列发布呈现三大特点:
- 系统性思维——生态、交通、文化等领域的措施形成有机整体
- 数字化赋能——多项举措深度融合大数据、物联网技术
- 参与式治理——在规划设计中预留公众参与接口
正如参会专家所言:“这些发布不是孤立的行政决策,而是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立体呈现。”从黄河岸边的生态答卷到街头巷尾的停车改革,银川正用行动证明:城市发展既要仰望星空的战略高度,也要脚踏实地的民生温度。
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,银川人将逐渐感受到:上班通勤更顺畅,周末多了读书新去处,老人孩子得到更周全照护,天际线被更多绿色点缀,这座自古就是“塞北江南”的城市,正在生态文明与数字文明的交汇点上,书写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答案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亿建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m.webzy.cn/zuozhezhuanlan/1468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"admin"!
希望本篇文章《银川今日发布,城市新规划引领绿色转型,民生举措再升级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亿建网]内容主要涵盖:
本文概览:2003年的非典疫情,是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重大挑战,这场由SARS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,自2002年底在广东悄然出现,迅速蔓延至多个国家和地区,引发了全球性的健康危机,许多人至今仍记得那段紧张的日子:口罩成为日常必备,体温检测无处...